近日,上海理工大学首个跨校微专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正式开班,首期吸引了来自上海东北片7所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参与。开班仪式上,上海市“碳中和制冷空调技术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据悉,“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跨校微专业由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市能效中心牵头,依托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教学协作组,与国内“碳中和”领域一流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共设置9门课程,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课程。完成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学生可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微专业学习证明和上海市能效中心颁发的相关证书。
“开设跨校微专业是学校紧密结合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介绍。
聚焦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围绕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新产业所需的核心能力素养,上海理工大学今年上半年启动了微专业建设项目,首批推出7个校内微专业,包括语言智能、应用统计与数据科学、光电融合集成电路等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其中,校内微专业已于秋季学期开始授课,近200名学生修读,受益学生覆盖所有学院。
下一步,上海理工大学将通过系统规划、严格管理,注重微专业与其他主修专业的衔接和融合,强化微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与未来学科和产业需求的对接,深度融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未来产业的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即战型人才。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院士7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82人次,省部级人才331人次,高级职称教师1008人,博士生导师547人。 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现有6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上海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拥有20个国家级和52个省部级教学平台,7个国家级和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环境/生态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物理学学科、数学学科、社会科学总论学科九个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6大一流学科,并持续支持各支撑学科发展。